三国三大战役失败后当政者是怎样推卸责任的
打了威廉希尔官网败仗要追究责任沃尔夫斯堡继续巩固防守,向前积累进攻,以便于警戒后人从而接受教训,但如果是君主亲自指挥的战役,这责任的追究也就无从谈起了。责任没法追究,但人们心里总还是会有一种说法的,因此,这主公往往就会主动找出一种理由,说出打了败仗的原因。又因为这个原因不是从自己身上所找,所以这个理由也就变成了一种责任的推卸。
(曹操 图片来源于网络)
且看三国三大战役失败后各个集团的责任推卸事件。
官渡之战失败后袁绍杀田丰
官渡之战,袁绍和曹操相持半年多,双方都已经是十分疲惫。曹操得知了袁军粮草所在地,就亲率骑兵突袭。袁绍分兵,一部救援乌巢粮仓,一部进攻曹操大营。结果乌巢粮仓救援不及,粮食被烧,进攻曹军大营部队攻战不利,将领们害怕被追究责任,投降了曹操。至此,袁绍的力量还是要比曹操强大的多,但袁绍急于渡过黄河回到冀州,结果引起了部队的大溃败,兵士死伤惨重。
出战前,谋士田丰曾经多次劝阻袁绍不要出兵,袁绍不听,还将田丰下狱。兵败后,袁绍以为,冀州人听说他军败,考虑他平常对待他们不错,一定会挂念着他希望他快回来。只有田丰不同,他此前屡次劝谏我,其说法和表现与众人都不一样,我也很惭愧再见到他。旁边有人趁机说,田丰听说将军退回来了,拍着巴掌大笑,非常高兴他说中了。袁绍害怕田丰笑话,于是把田丰杀了。
尽管官渡之战袁绍失败,但他的力量还是不比曹操弱,假如好好总结经验,接受教训,仍然是曹操最大的劲敌。但是他却推卸责任,杀智谋之士以防他人说道,认为只要堵住别人的嘴他就不用承担失败责任似得。其结果是,在他死后儿子们立刻内乱,从而被曹操各个击破,冀州也成为曹操的势力范围。
赤壁之战曹操归罪谋士
曹操赤壁之战大败而归,走到巴丘又遇上瘟疫,军队死伤严重。这个时候,曹操想起了自己过去的随军军师郭嘉,于是叹息说:“郭奉孝在,不使孤至此。”还说:“哀哉奉孝!痛哉奉孝,惜哉奉孝!”明面上好像是说,他的失败是因为军师郭嘉已经去世不在了,如果有他在,赤壁之战就不会失败,实际上却是在怪罪其他的人没有提出克敌制胜的建议。实际上果真如此吗?刘表死,刘琮投降,曹操不战而得荆州。这时候,曹操想顺江东下,一举夺取江南吴地。贾诩建议,这时候我们不如安抚百姓,巩固荆州,用胜利之势来威逼孙权,这样可以不动刀兵就可令孙权臣服。曹操不听。
贾诩的计策可不可行呢?战前的形势,曹操已经拥有了荆州地盘,包括江南四郡,荆州地面上,只有江夏部分地域还有刘备的一万军队(关羽水军),刘琦的一万军队。假如曹操意在巩固荆州,清除二刘的这两万军队当不难。荆州巩固,孙权难成独立之势,从孙权的性格和后来的作派看,稽首称臣是个大概率事件。当时刘璋已经联系过投降事宜,汉中的张鲁重在传道,无意扩张,孙权没有任何的外援。如果曹操收荆州,孙刘两家即便联合,也根本没有任何胜算。可以说,贾诩的计策是可行的。
曹操失败在于周瑜让黄盖诈降,又将曹军战船烧毁,曹操才不得不撤军,再加上瘟疫盛行,因而大败。在接受东吴军队投降时,曹操整个军队都是在站着观望,根本就没有来一个接受投降之类的仪式,比方说派出巡逻船,放一条警戒线,让吴国船只到指定地点集中停靠,只让投降主将一人进入受降地等等。因为整个曹军完全沉浸在胜利之中,根本就没有任何的戒备之心,这才让周瑜计谋得逞。战前,周瑜分析了曹操必败的四条理由,可以说是对曹操看的十分清楚,而曹操却被获取荆州的胜利冲昏了头脑,根本就没有充分考虑江南的抵抗意志和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。
曹操为什么不接受贾诩的建议呢?东吴在孙策时期就被朝廷封为吴侯,如果不战而降,对孙权来说无非是回归朝廷而已,而曹操却失去了一件大功。曹操有代汉而立的野心,江南投降和讨平江南对他来说意义是大不一样的。在这件事情上,无非是战与抚,郭嘉还能出一条另外的计策吗?在战斗中,整个集团都处在一种浮躁状态,郭嘉在又如何?
这时候的曹操,已经拥有整个中原地区,而这次的失败,使他清楚地知道,他这一生恐怕是征服不了江南了。但他的野心又不允许他出来承担战争失败的责任,所以,只能是怪罪于他人。好计策你不用,谋士们又没有什么错,因此,还是找一个去世的人来为自己遮羞吧!
夷陵之战失败后诸葛亮找的理由
蜀吴夷陵之战,刘备率领大军亲征,结果全军覆没,可以说是败了一个彻底。但是,刘备没有推卸责任,相反,他把全部责任都揽了下来。负责防备魏国方面的将军黄权因为归路被断,无奈投降了魏国。有关部门要拿他的家人治罪,刘备说算了吧,是我对不起人家,不是人家辜负了我。就这样,黄权在蜀国的家人还照常生活着。那么,刘备已经揽责了,又哪来的推卸责任呢?
问题出在应不应该打这场战役。当时,蜀汉国的文臣几乎一致的反对,但就是阻止不了刘备伐吴东征。事后诸葛亮说过,如果法正还在,则一定能够阻止主上东征沃尔夫斯堡继续巩固防守,向前积累进攻;即便是阻止不了,也不至于惨败到如此地步。刘备当汉中王时,法正为尚书令,护军将军。第二年病逝。两年后刘备东征并大败而归。法正原来是刘璋的属下,刘璋派他迎接刘备入川,他从而归附刘备,在刘备夺取西川和与曹操争夺汉中时都立有大功,因而很得刘备信任。汉中之战当中,有一次战斗对刘备不利,按理刘备军队应该暂时撤退,但刘备就是不退,当时没有人能够劝阻得了。法正挡在刘备身前,刘备让他避箭。法正说,主公您都亲自冒着矢石,何况是小人我呢?刘备说,好了吧孝直(法正字),我和你都离开吧!就这样刘备撤兵。这也就是诸葛亮说法正能劝阻刘备的依据。
问题在于,尽管法正活着的时候常在身边,但无论是官职还是受信任的程度,诸葛亮都在法正之上,诸葛亮就为什么不能阻止刘备东征呢?在东征问题上,史书没有记载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态度,从这件事情来看,他应该是反对的。作为丞相,他是蜀汉国第二号实权人物,他没有阻止刘备东征,而是感叹于一个去世的法正,绝对难脱推卸责任之嫌。
为什么说这三件事是推卸责任呢?根本原因就是这不是战役失败的真正原因,或者说是与战役本身的胜负毫无关系,只是当政者给自己找一个下台的台阶而已。尤其是,这对于日后的战争或者是军队的建设没有丝毫的帮助。找台阶下,不能真正的接受教训,这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一个现象,正是由于这个原因,三个集团从此都从各自的巅峰跌落了下来。
评论